|
自 1960
年代開始,美國發射的人造衛星就已經利用太陽能電池做為能量的來源。到了 70 年代能源危機時,人們開始把太陽能電池的應用轉移到一般的民生用途上。 推行太陽能發電最積極的國家首推日本 1994 年日本實施補助獎勵辦法,推廣每戶 3,000 瓦特的「市電併聯型太陽光電能系統」。在第一年,政府補助 49% 的經費,以後的補助再逐年遞減。「市電併聯型太陽光電能系統」是在日照充足的時候,由太陽能電池提供電能給自家的負載用,若有多餘的電力則另行儲存。當發電量不足或者不發電的時候,所需要的電力再由電力公司提供。 到了 1996 年,日本有 2,600 戶裝置太陽能發電系統,裝設總容量已經有 8 百萬瓦特。一年後,已經有 9,400 戶裝置,裝設的總容量也達到了 32 百萬瓦特。近年來由於環保意識的高漲和政府補助金的制度,預估日本住家用太陽能電池的需求量,也會急速增加。 前總統柯林頓先生所提出的「Million Roofs Solar Power」方案,打算在 2010 年以前,建設完成 100 萬戶太陽能發電系統。
1990 年起,開始實施千屋計畫,每戶太陽能發電的裝置容量在 1 ~ 5 千瓦特之間,政府補助 70% 的經費。到了 1995 年,已經有 2,250 戶裝設太陽能系統,總裝置容量也達到 5.6 百萬瓦特。此外,荷蘭政府也預計在 2020 年,太陽能系統的總裝置容量可以達到 1,450
百萬瓦特。 目前生產太陽能電池的主要廠商有光華、茂迪和士林電機等公司。光華開發科技公司從
1988
年,就以生產非晶矽太陽能電池為主,主要應用在消耗性電子產品上,像手表、計算機等。在 1999 年,茂迪公司開始在臺南科學工業園區設廠,以生產單晶矽和多晶矽的太陽能電池為主。士林電機也曾經派研發團隊到美國接受訓練,學習衛星所使用的太陽能電池板的製造和封裝技術,同時在 1999 年成功發射中華衛星一號後,更進一步投入民生用途的太陽能電池研發。 |
日本區的花圃 日本的太陽能屋
日本太陽能咖啡屋
美國太陽能飛機
德國太陽能公園
柏林火車總站玻璃帷幕裝置的太陽能
德國太陽能屋
台灣太陽能路示牌
台灣 高雄應用科技大學太陽能車 |
太陽熱能: 自然循環式太陽能熱水器 原 理: 強制循環式太陽能熱水器 原 理: |
|
目前在太陽能發電上有兩個最大的障礙,一是能量的儲存困難,使得以日光作為動力來源的措施,只能在日照充沛的地方進行;另一則是裝設能量轉換系統的成本過高,不符合經濟效益。由於太陽能的吸收與儲存受到地形及天候的限制,無法百分之百做吸收與轉換,所以利用衛星來吸收太陽能的構想便應運而生,將來在衛星上面裝設輕巧的太陽能電池,每天24小時不斷吸收太陽能,然後再以微波方式送回地球,轉換成為電能供人們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