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大夜市

夜市歷史發展

   在過去,師大夜市的範圍擴及整條師大路和師大路及和平東路交叉口,在黃大洲市長時期的

 

時候,攤販相當多,人潮十分熱絡,是個非常熱鬧的夜市,然而現今只剩下龍泉街一帶還有些

 

許賣衣服與小飾品的攤販,其餘的多轉型為店面型式。

 

   雖然稱為師大夜市,但商家普遍認為不是夜市,由於消費族群大都固定(師大學生、附近學

 

校的學生、附近居民、上班族以及外國人等等),不像其他的觀光夜市較有人口的流動,加上

 

東西豐富多元,且具有異國的風情,因此比較像是個吃喝玩樂的小寶山。

    近幾年的師大夜市甚至有個「師大咖啡街」的稱號,當年夜市還是一片榮景的的時候,由於

攤販遭到嚴格的取締,於是攤販從那時起逐漸減少,甚至消聲匿跡,所以讓咖啡店在這些小巷

子有了生存空間,延續整個台北地區這種以人文氣息為特色的咖啡店,全盛時期聽說達到一百

多家之譜,其他類型的商家也漸漸出現,將師大路帶入另一個繁榮的時期,包括服飾店、精品

店、複合式餐飲等等,到了今天由熱絡的人潮,小攤販又重新復甦,加上後起之秀的各式店家

,兩者組合已經形成不同以往的商圈型態了。

    因此,師大夜市之所以會發展成今天的型態,有很大一個部分是因為隨著咖啡館文化的發展

而興起的精品店、服飾店以及各種特殊商品類型的店家,還有原本老字號的滷味、麵食等等,

加上附近的地理環境與交通條件,使得師大夜市具有其特殊優勢。好吃、好玩、便宜又方便,

這也是為什麼附近學生與居民的忠誠度會這麼高的原因了。

公館夜市

夜市歷史發展

    公館位於羅斯福路四段一帶,此地因清乾隆時期有大批泉州府安溪移民團入墾,墾首乃於此

 

築公館以徵收佃戶租榖,故名公館。公館是台北市南區最大的夜市,然而它與其他的夜市最大

 

的不同點在於,公館不僅以小吃為主,還包括許多的服飾店、小藝品店、餐廳、咖啡廳、茶館

 

、書店等等,另外還有一家為人所知的「東南亞戲院」,可說形成了一個小型商業區。

    在公館地區的羅斯福路及汀州路上,兩側的店家大多是服飾店、書店、唱片行及藝品店,因

 

鄰近台灣大學及台灣科技大學,且是通往景美、木柵及中永和等地區的公車轉乘站及捷運站,

 

來往此地的人群也就相對增多。由於來往此地大都為學生,當地的消費額也盡量符合學生的能

 

力。 


     汀州路三段237號,以其入口即化、爽口透心涼的招牌豆花出名;一家位於汀州路三段不知

 

名的「車輪餅」小店,常常看到大排長龍排隊人潮,在等待那些紅豆及奶油口味的車輪餅;「

 

鳳城燒臘」位於台大新生南路側門斜對面,各種客飯如招牌飯、三寶飯、叉燒雞、油雞飯、排

 

骨飯,都有其獨特味道。此外,汀州路亦有「東南亞街」的美名,主要是這條街及附近巷子聚

 

集許多東南亞風味餐廳,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緬甸等,如「曼德勒」的緬甸菜、「椰島

 

」的印尼菜、「泰國小館」的辛辣口味,令人回味無窮。

 

士林夜市

 

夜市歷史發展

 

士林夜市是台北夜市中最具規模的一個,每當七、八點鐘時,文林路、大東路、大

 

南路、小西街的四周就陸陸續續湧入大量人潮,讓這四條路被擠得水洩不通,寸步

 

難行,四周充滿了此起彼落的叫賣聲,這就是士林夜市的最佳寫照。

 

    清末,此地緊臨基隆河的大南路路口是一渡船頭。除了士林、社子所產的農產

 

品,甚至遠自陽金公路挑來賣的新鮮魚貨,都以這個地點為交易中心外,運至艋舺

 

、大稻埕的貨物亦在此裝載,久而久之,大南路周邊便形成市集,攤販林立。這些

 

小販白天賣菜,晚上收攤後兼賣小吃或雜貨賺錢,於是越來越多的小販跟進,夜市

 

範圍便越擴越大,終於形成今日的局面。 

 

    現在的士林夜市共可分為二大部分,一是慈諴宮對面的市場小吃,另一就是以陽

 

明戲院為中心,包括安平街、大東路、文林路圍成的弧形,但兩處由於規模擴大,

 

已經合而為一。而此處的小吃則以大餅包小餅、廣東粥、天婦羅、鐵板燒、蚵仔麵

 

線等最為著名。由於士林夜市的消費對象多以學生為主,包括臨近學校如東吳大學

 

、銘傳大學、文化大學、淡江大學、淡水工商、北士商等校,學生眾多,因此消費

 

額趨向經濟實惠。

 

 

參考資料 台北夜市追追追 http://blog.xuite.net/zhonggodc/nightmarket/4448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