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眾運輸工具:係指領有合法營業執照,在以大眾運輸為目的下定時營運(含加班班次)於兩地間之特定路線,且對大眾開放之交通運輸工具。
|
|
交通建設依其動機可大別分為兩大類,其一係為了解決現有設施運能之不足(可簡稱為解決擁擠),其二係為了促進地區的發展,試依此分別說明之。
國外先進國家的經驗顯示,以投資來解決擁擠問題,如果未能掌握擁擠問題的真正原因,不僅會導致投資的浪費,甚至會衍生更嚴重的擁擠問題。世界各國無論都市或城際交通問題日益嚴重的根本原因有二,甚一為人口之都市化,其二則為汽車之普及化。以都市為例,人口都市化後人口數之增加可達五倍以上,而使用小汽車每一個旅次(trip)所佔用的道路面積約為大眾運輸的六倍以上,二者相乘成為三十倍以上,都市之道路面積欲增加三十倍以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事;城際交通的情況大致亦相似。
|
|
因此,解決交通問題之基本策略為人口分佈的合理化,及大眾運輸的發展。歐洲國家交通問題相對而言較不嚴重,即因其人口分佈未呈現過度的集中,而大眾運輸系統則較為健全。以日本之高人口密度,能維持其都市及城際交通的運轉,亦係仰仗大眾運輸之發達。美國地廣人稀,過去係採取汽車導向的發展策略,多年來亦逐漸由經驗中學會了發展大眾運輸的重要性,近年來開始大力推動高鐵、捷運及輕軌之投資。 | |
台灣之人口分佈並沒有太嚴重的過度集中問題,但大眾運輸的發展則太過不足。無論都市或城際,大眾運輸的市場佔有率均出奇的低。舉例來說,歐洲的都市大眾運輸的市場佔有率大多在30%、40%附近,日本的都市大多在50%、60%附近,香港、新加坡更高,而台灣之高雄僅約9%,台南僅約3%而已。 西部走廊在大眾運輸方面目前有高速鐵路、北高兩市的捷運在建設中,而中正機場捷運線亦即將動工。欲使這些軌道系統建設產生應有的效益,須使之整合成為網狀結構,所亟缺者為都會區之軌道系統的建構,並使之與高鐵、台鐵充分整合。以高雄為例來說明,高雄目前有紅、橘兩線之捷運在興建中,完成之後欲吸引目前市場佔用率高達63%之使用機車的旅次改用捷運非常困難,因其路網密度太低;起、迄兩端之接駁會使之不願意放棄其低成本、高便利性之機車的使用。因此高雄都會區除了紅、橘兩線之捷運外,還需要增加軌道系統的建設。
|
|
捷運工程,一般區分為三種工程標:
1.土建標:土木營建工程,也就是高架橋樑、隧道、站體等主體結構物。 2.軌道標:高架橋樑、隧道內所有的軌道設施。 3.機電標:站體、軌道所有電力設施系統。 上述我所回答的部分皆為土建標工程中的過程簡述。 通常規劃多久?這個問題因國情而異,在國內只要土地徵收沒有問題,通常規劃時間大約 5 年結束( 路線規劃至設計規劃 ),之後才實施工程發包;如果是統包工程( 也就是得標廠商依據工程單位所訂定標準自行設計兼施工 ),則時程可以縮短,因為是設計與施工並行。
|
|
但其實在國內,往往許多的重大建設工程,都有著政治力的介入,政治官員、候選人開出他的政見支票,什麼工程要在幾年內完工,卻使得工程難度增加,規劃時間縮短,使得許多調查與規劃不夠完整詳盡,導致在施工時問題頻生,往往使得工期延長。 國外許多著名的重大工程,都是規劃時間相當長,規劃的相當完整再施工,而真正的施工時間卻不長( 相對於規劃時間 )。 例如日本的明石大橋,從規劃到施工結束通車( 1998/04/06 ),耗時十年,但其施工時間只佔了全部時間的 1 / 5。中國大陸的青藏鐵路,從 1956 年開始正式由中國鐵道部規劃,而它的施工時間與整體時間相比,也約為 1 / 5。 而國內大多重大工程都是顛倒的,規劃設計時程短,施工時期長,因為面臨許多的工程問題,除了台灣本身的地質狀況複雜導致工程施工時變數增加之外,就是來自於官員或是候選人所開出的支票影響,我們仍是期望著,工程不要有政治力介入,回歸專業,才能減少工程負擔,降低社會成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