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
概述
時代
人物

 

概述


  後現代主義這個詞彙,各個理論家有自己不同的理解,有些認為僅僅指某種設計風格,有些認為是現代主義之後整個時代的名稱。在這個名稱的使用上,全世界的建築理論界都還沒有達成統一的標準和認識。這裡以現代主義之後的整個時代定義「後現代主義」,並對其進行闡述。

 Top

時代

  

  籠統的劃分,可以說40年代到60年代是現代主義建築、國際主義風格壟斷的時期,70年代到現在為止是後現代主義時期。 60年代末期,經歷了30年的國際主義壟斷建築,產品和平面設計的時期,世界建築日趨相同,地方特色,民族特色逐漸消退,建築和城市面貌日漸呆板,單調,加上勒•柯布西耶的粗野主義,往日具有人情味的建築形式逐步被非人性化的國際主義建築取代。建築界出現了一批青年建築家試圖改變國際主義面貌,引發了建築界的大革命。
  

  60年代興起的建築設計思潮,由於現代主義對建築的『民族性』、『地區性』、『歷史性』、『裝飾性』否定的國際風格,進行一連串的反省與批判,國際風格大量使用機械化、標準化生產的建築,使之發展成為一種『帝國主義』或『晚期資
本主義』的形式產物,並對城市、環境產生『異化』,但後現代主義建築以卻以歷史的、地理的文脈性,以『建築意義』的尋找角度出發,提出了將建築結合土地、時間、環境結合的創作方法。 

  在後現代文化情境的影響之下有一些的部分是運用後現代性特徵的建築興起,而後現代建築一般指稱:繼承現代建築的優點,強調建築的『差異性』、『故事性』、『多元性』,並對於現代建築的不足進行反省修正,後現代建築則泛指:既繼
承又融合現代建築的優點並提出具後現代文化、後現代性觀點的建築。後現代建築思潮的崛起一定要談及Robert Venturi和Charles Jencks,因為這兩位為後現代建築重要的推手。

Top

 

 

 

 

人物
 

  最早提出後現代主義看法的是美國建築家羅伯特•文丘里(Robert Venturi)。他在大學時代就挑戰密斯•凡德勒的「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原則,提出「少則厭煩」(「less is a bore」)的看法,主張用歷史建築因素和美國的通俗文化來賦予現代建築以審美性和娛樂性。他在早期的著作,《建築的複雜性和矛盾性》中提出後現代主義的理論原則。而在《向拉斯維加斯學習》(learning from Las Vegas)進一步強調了後現代主義戲謔的成分,和對美國通俗文化的新態度。


  美國建築家羅伯特•斯特恩(Robert Stern)從理論上把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想加以整理,完成了一個完整的思想體系。在他的《現代古典主義》(Modern Classicism)一書中完整的歸納了後現代主義的理論依據,可能的發展方向和類型,是後現代主義的重要奠基理論著作。


  美國作家和建築家查爾斯•詹克斯(Charles Jencks)繼續斯特恩的理論總結工作,在短短幾年中出版了一系列著作,其中包括《現代建築運動》、《今日建築》、《後現代主義》等等,逐步總結了後現代主義建築思潮和理論系統,促進了後現代主義建築的發展。

Top